
何謂金剛? 何為金剛成就所在?
【問】:
對於經中描述的「金剛座和師子座」這個地方我有點疑惑。比如說在第四回向位師子頻申比丘尼坐的是師子座。到了第七回向位觀自在菩薩的時候,他的座叫金剛寶石。「金剛座」您講過是側重於金剛種性智慧。「師子座」是跟世尊的無上正覺相關。這個「金剛寶石」應該怎樣解讀?
【答】:
您把那一位行法的標準核心抓到,這是最重要的!所以第四回向位,他坐師子座,到第七回向位觀自在菩薩坐金剛寶石都是講堅固。您可以認為金剛寶石就是金剛師子座,就可以了。
【問】:也就是說「金剛寶石」它的特質更偏向於師子座,而不是金剛座?
【答】:
是;所以第七行位的無厭足王他已經開始坐「那羅延金剛師子座」了。但是沒有「藏」這個字,要注意:「藏」這個字很重要!「藏」是代表要在一切法裏面以一切法為「座」的那個因素。所以它有細微的差別,但是您把它的核心抓到就可以了。
【問】:好的。
【答】
「金剛」這兩個字要把它看清楚。因為當「黃金」為地的時候,是講有所轉,就是當一法生起的時候,要把它轉成智慧相,轉成生命解脫。有所轉就沒到金剛,因為金剛本身是不需要轉的。所以我們在十信、十住之前會有一個疑問:貪嗔癡慢疑這些真的是智慧相嗎?
這就是為什麼,到華嚴行法的時候要從「染淨」模式轉到「空有」模式。因為到達華嚴行法「空有」模式的時候,就不會再用「貪嗔癡慢疑」這種方式來分別一切法,而是以「空有」因緣生起的形式來看待一切法。所以在華嚴行法裏面纔能夠到達金剛為地,因為我們不再把「貪嗔癡慢疑」看成是凡夫種性的東西,而是知道它生起的本身就是智慧相。「貪嗔癡慢疑」最初所表現出來的那個力量,同樣是智慧力量。我們到這步的時候,纔到十回向位金剛種性智慧成就。
【問】:
明白了;「金剛」種性是不需要轉的,它本身就是智慧法。我在學習的時候,正好看到一句「空性與光明無二無別」。它其實就是您講的那個「金剛」的屬性,不會被轉動,他本身就是智慧法。這個地方跟咱們講的「金剛」是不是可以聯繫起來?
【答】:
關於「金剛」這個討論,我們可以有幾個地方去判別它。前面談到證諸法空、得無生忍是在第七住位。所以從「諸法空」的角度說,第七住位就可以說我證得金剛成就,但是隻是證諸法空。到第八地位的時候證諸法不空。把諸法空與諸法不空合在一起,這就是金剛種性成就。
所以談到阿鞞跋致也好、不退轉也好,它裏面有兩個因素:一個是一心清淨,證諸法空得無生忍不退轉。第二個是行法精進,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不退轉。什麼時候到金剛種性呢?嚴格講第八位纔可以講金剛成就。「第八位」就是要回到根本智所生一切法,也就是要形成一種能力、一種力量。並非單指某一個叫做金剛,是要形成一種力量纔行。形成力量的時候就是金剛種性。
【問】:
這就像上一次您說到關於力量的呈現,就像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可以這樣理解嗎?
【答】:
是;在《心經》裏面講到【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】。這是在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之前的。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,它是指智慧與行法兩樣東西不相分別,智慧就是行法,行法就是智慧。但是我們是知道行法是怎樣的,智慧是怎樣的。到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的時候,兩個要合成一個,就是金剛種性。前面那一個是黃金為地,後面一個是金剛為地。
【問】:
我今天在網上查了一下,關於「光明與空法,無二無別」的解釋,這是密宗的金剛乘,好像跟您剛才講到的這個「金剛」,我覺得剛好能對應上。所以聽了您剛才的解釋,理解就更清楚了。
【答】:
「金剛成就」對於我們現在修行人來說,至少我們在概念上要明白,不要把它神祕化。金剛成就有兩個特點;第一個就是世間一切法即是諸法實相,不需要轉。不是刻意說不要轉,而是我已經知道它就是諸法實相。第二個「金剛乘」一定要回到根本智行法裏去,形成一種力量,形成一種能力,不需要作意就知道它是這樣的,管這個叫金剛。除此之外,如果做不到,只是在名字上是。
【問】:
明白;「金剛成就」最重要的兩個特點;第一個就是它必須要回到根本智那個地方形成一種力量。第二個就是不需要作意去轉,我已經知道它本來就是諸法實相。對不對?
【答】:是。